6月10日,记者从兴国县城出发驱车50多公里,来到枫边乡石印村,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,来到具有客家特色的自然村——山阳寨。
寨子四周青山环抱,溪中流水潺潺。不远处几幢装修精致的三层小“别墅”特别亮眼,与周围数十间客家风情民居相映成趣。
2012年,国家部委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来此调研。
当年湿滑的黄泥土路,如今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。水泥路直通到寨子最高处的欧阳班泰家门口。一楼的客厅里堆着水泥、钢材等建材,主人正忙碌着指挥工人装修新房。
“要是没有修通路,就算再过十年八年也没有新房住。”看到我们来,欧阳班泰忙放下手中的活儿,一边招呼一边介绍。
山阳寨,一个“挂”在海拔300米山腰上的古村寨,共有两个村小组,58户260人。千百年来,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寨子。2003年,乡、村向上级争取部分资金,加上村民投工投劳,才勉强修通一条3公里长的泥巴路。但路基松软,弯急坡陡,无法通车。
原先,寨子里的房子大多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坯房,破败不堪。
村民们做梦都想住上坚实的新房,3公里的泥巴路成了建材运输无法跨越的“天堑”。
《若干意见》出台后,县里多方筹集60多万元资金,对通寨道路的路基进行拓宽、加固,对路面进行硬化。枫边乡又投入资金,为村民修建1.5米宽的环形进户道。
欧阳班泰是首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之一。欧阳班泰算了一笔账,通了路,建房不用再到3公里外挑砖,砖价每块0.8元变成0.4元。他家这次建房用了6万多块砖,光这一项就省了2万多元成本。
2012年12月,欧阳班泰和10户村民先后搬家,在新居里过了第一个新年。
时近正午,村民黄五香打开灶前的水龙头,用瓢接下清亮的自来水,洗锅洗菜,准备做午饭。
“这个自来水又香又甜,托共产党的福!”几十年来挑水喝,吃尽苦头的黄五香由衷地感慨道。
两年前的山阳寨,家家户户都用好几百米长的塑料水管直接接山泉水喝。干旱时没水,洪水季节,浑浊的水须先放到水缸里停上一两天才能用。山区气温低,冬天水管内结冰,十天半月也无法解冻。最恼的是水管被堵塞时,村民们得沿着管道一段一段排查,有时一天查下来都没有结果。
2012年这一烦恼得以终结。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刚刚离开,县里工作组就马不停蹄进驻,提出把饮水难作为突出民生问题优先解决,投入35万余元在山阳寨实施安全饮水工程。
“现在好了,不光喝上了干净水、放心水,我们家还建起了卫生间,楼顶还装上了太阳能,生活舒适多了。”村民欧阳亮说。
路通了,自来水通了,山阳寨人的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。
“原来的穷山恶水就变成了宜居宜业的好山好水。”同行的石印村村委会主任张继玉说。
这两年山阳寨里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,有几户人家还开上了小汽车。前些年已经搬到山下住的也回到寨子盖起了新房,隔三差五回来住几天。以往有的小伙子过年都不愿回家,现在还把女朋友带回来住。
走在山阳寨的阡陌之中,山风徐徐,各种山花香味扑面而来。山阳寨的新风光越来越美,小康路正越走越宽。(曾荣华 记者 吴迪)
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凡本网注明“中国江西网讯”或“中国江西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江西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中国江西网讯[XXX报]”或“中国江西网-XXX报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江西网·XXX报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江西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※联系方式:中国江西网 电话:0791-86849032
|
|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赣B2--20100072 备案号:赣ICP备05005386号-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[2018]3167-034 新出网证(赣)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| ![]() | ||
![]() |